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议实践创新实验平台
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现场
11月9日,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背景下,对接会围绕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方向、产学合作项目管理规范等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对接会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由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高等教育出版社、慧科集团承办,中教全媒体协办。
对接会吸引了百家企业参加展示,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的代表1800余人与会并进行对接交流。
上午议程围绕“引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思路”为主线展开。实践创新实验平台演讲嘉宾分别从政策、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校企合作实践典型案例等角度进行了深度阐释,为高校和企业在新时代下进一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了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
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主持。他表示,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集结号,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教育部书写教育“奋进之旅”的工作部署之际,召开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对引领产学合作新思路,交流合作新经验,推动高等教育新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任利华在致辞中表示,高素质综合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大发展战略的重大保障。在当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培养适应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的优秀科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更好实现高校人才的供给。高教司开展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注重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引导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与高等院校进行项目对接和产业合作。相信通过这次盛会的举办,将会发生更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高等教育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以《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打赢攻坚战、建好新工科》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在十九大闭幕不久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产学研是一个历史节点上的盛会。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高等教育要围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使命,实践创新实验平台打赢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攻坚战,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交出“得意之作”。他强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机制创新,今后还要广泛汇聚社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快新工科建设,促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人才不断涌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展与管理规范》的主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进展和管理规范,并强调,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他还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强调产学合作促进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而产学研的合作构成了新工科教育的生态环境,要以产学合作和校企协同育人为重要抓手,构建共同体,营造新生态,面向未来加快新工科人才培养,造就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的引领者与创造者。最后,徐晓飞强调,要通过校企携手共创教育合作新篇章,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教授作《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天津大学的思考与行动》的主题报告。他说,随着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的进程,天大对新工科有了更新的思考: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性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仅在协同,关键在于育人。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改变,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模糊,开始融合。在模糊当中,学校能更清晰地贯彻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产学的深度融合。所以,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为深入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慧科集团联合高校、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发挥其连接产业和高校的纽带作用,让更多社会资源与高校有机会展示自身优势、寻找合作伙伴、推进协同育人,为产学合作共赢注入持久的活力和动力。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教授作《对接产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路子》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工科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普遍存在这三个问题:所办非所属;所授非所愿;所学非所用。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个改革举措:
1.推“135+”学科发展战略;2.推进“7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3.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采用校企双向介入式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解决“所学非所用”问题,实现毕业生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
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四年来,项目参与企业数量、征集项目数量、资助经费和参与高校数量均实现指数式增长。截至目前,已有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与近千所高校深度合作,立项近1.8万项,企业支持经费达30亿元。协同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良好生态正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建立。下一步,教育部还将拓展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整合校内外资源,实践创新实验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随着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推进新工科视角下深化高校创新改革,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良性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我公司与部分参会代表沟通交流同步互动教学系统系列产品对人才培养的帮助,得到了与会代表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同时我公司申请了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企业。
相关新闻
- 同步互动教学实验平台让山区孩子们也能同步上课
- 香港和厦门用同步互动教学实验平台来弥补教材差异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同步互动教学系统让山区孩子们也能一起学习
- 电子技术同步互动教学系统为乡村教育带来很大帮助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同步互动教学系统在厦门小学开展教育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同步互动教学系统教室的实现和设计
- 电子技术同步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和构建研究
- PLC原理与应用同步互动教学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 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山东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在山东理工大学13号教学楼101室召开
- 2017年第十二届山东省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研讨会实践创新实验平台
- 电子技术同步互动教学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 PLC原理与应用同步互动教学系统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活动
- 耐思电子对理工科类部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体会计算机组成原理同步互动教学系统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同步互动教学系统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
- 新工科建设同步互动教学实验平台
- 为什么要建设新工科同步互动教学实验平台
- 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怎样选择
- 同步互动教学实验平台讲解在线教育